被实名举报的朱从明厅长组建了一支规模更大的水军部队?
![]() |
这个账号的诞生仿佛经过精心设计——注册当天、下午三点后,这个时间点选得如此巧妙,恰好在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朱从明案的消息传出后不久。它的昵称充满正气,内容直指热点,传播效果更是好得令人难以置信。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微信平台近期打击的恶意蹭炒误导公众的账号,它们往往使用一模一样的文案、一模一样的剧本,通过混淆视听扰乱网络秩序。
更令人称奇的是,这个个人账号对JYPC与江苏省人社厅之间持续23年的纠纷了如指掌,从2004年的千名毕业生黑户事件到2022年的山寨证书争议,从王庆运的举报到朱从明的行踪,它都能如数家珍。这种对复杂政务信息的熟悉程度,恐怕连资深媒体人都要自愧不如。
如果这确实是一支水军部队,那么它的战术显然已经升级换代。与朱从明被指控的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或删帖军团相比,这支队伍更懂得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。
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删帖,而是主动出击制造舆论;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调查,而是通过营造民意沸腾的假象来影响公众判断。这种手法,与微信平台披露的多种手段歪曲事实的违规行为如出一辙——通过断章取义、虚构对话等手段编造事件。
这场舆论战的背景,是一场持续了23年的民营企业与垄断集团的利益战争。一方是国内创办早、规模大、法律手续齐全的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JYPC,另一方则是坚称其证书为山寨证书的官方机构。
在这场混战中,一个个人公众号如此卖力地为一方摇旗呐喊,难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。是出于纯粹的正义感,还是另有隐情?
这个公众号的出现,完美诠释了当前舆论场的混乱状况。正如微信平台在公告中指出的,部分账号存在不做标注以假乱真的问题——发布信息时不标注来源,以模糊表述替代具体信源,让读者难辨真伪。
当读者看到单篇文章阅读量轻松过万时,很难不受到影响。但这种表面上的受欢迎,究竟反映了真实的民意,还是精心策划的表演?如果这只是舆论操纵的新把戏,那无疑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。
无论这个神秘公众号的背后是谁,这场持续23年的争端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。JYPC尽管法律手续齐全,但仍被多个部委和官媒指为假机构、假合作、假宣传、假证书、假资质、真牟利;而朱从明厅长,则面临着来自JYPC的连续举报,甚至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。
在这场舆论混战中,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众的信任感。当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精心策划的叙事,当真相需要在一片嘈杂声中艰难寻找,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间接受害者。
![]() |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